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马戛尔尼评价中国的原话

施瑶 阅读:5822 2025-08-20 06:54:53

一个英国人的中国梦

1793年,英国的马戛尔尼勋爵带着一大堆礼物和一脑袋的疑问,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程。他的任务是代表英国国王乔治三世,向清朝的乾隆皇帝递交国书,并试图打开中国的贸易大门。马戛尔尼可不是个简单的外交官,他是个实干家,带着天文望远镜、蒸汽机模型和各种新奇玩意儿,准备给中国来个“科技震撼”。

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马戛尔尼评价中国的原话

礼物的较量

马戛尔尼带来的礼物清单长得像老太太的裹脚布——又臭又长。什么天文仪器、地球仪、钟表、火枪,甚至还有一辆小型战车。他心想,这些玩意儿肯定能让乾隆皇帝眼前一亮,说不定还能顺便签个贸易协议啥的。可乾隆皇帝呢?他老人家对这些“洋玩意儿”兴趣不大,觉得这些东西不过是些小把戏,还不如他的御花园里的假山有意思。

磕头的误会

最搞笑的是,马戛尔尼还遇到了一个“磕头”的问题。按照中国的礼仪,外国使臣见到皇帝得行三跪九叩的大礼。可马戛尔尼觉得这太丢份儿了,坚决不肯磕头。双方就这么僵持着,最后乾隆皇帝只好妥协,让马戛尔尼行了个单膝下跪的礼节。这事儿后来成了国际笑话,大家都说马戛尔尼是个“不磕头的英国人”。

文化的碰撞

马戛尔尼在中国待了几个月,见识了不少新鲜事儿。他发现中国人特别喜欢喝茶、听戏、逛庙会,而且对英国的东西并不怎么感冒。他还注意到中国的官员们个个都穿着花花绿绿的官服,说话文绉绉的,动不动就引经据典。马戛尔尼觉得这些人挺有意思的,但也觉得他们有点儿“装腔作势”。

无功而返

最后,马戛尔尼的访华之旅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。乾隆皇帝对英国的贸易请求不感兴趣,觉得英国不过是“蛮夷小国”,没必要跟他们做生意。马戛尔尼只好带着满肚子的失望和一脑袋的问号回到了英国。不过他也没白来一趟,至少他写了一本《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日记》,给后人留下了不少有趣的见闻和思考。

本站所有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 KF@Kangenda.com

上一篇:李在明派总统代表团访华

下一篇:白宫新闻发布会 白宫最新消息今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