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去上学之前就很恐慌
早起的鸟儿不一定有虫吃
每次去上学之前,我的心情就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抓住,心跳加速,呼吸急促。闹钟一响,我就开始想象各种可能的灾难:作业没带、迟到被罚站、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我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。这种感觉就像是被迫参加一场自己完全没有准备的考试,而且还是开卷的那种。

早餐的选择也是一场心理战
早餐时间更是让我头疼不已。吃多了怕上课打瞌睡,吃少了又担心肚子咕咕叫影响听课。更别提选择吃什么了——面包太干,牛奶太凉,鸡蛋太烫。每次站在冰箱前,我都觉得自己像是在做人生中最艰难的决定。最后往往是一边咬着半生不熟的吐司,一边祈祷今天能平安度过。
校门口的“心理障碍”
走到校门口的那一刻,我的恐慌达到了顶峰。看着校门缓缓打开,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怪兽张开血盆大口等着吞噬我。心里不停地问自己:“我真的准备好了吗?”“今天会不会有什么突发状况?”“我能不能顺利度过这一天?”这些问题像一群蜜蜂一样在我脑海里嗡嗡作响,让我头晕目眩。
教室里的“心理战”
进了教室,恐慌并没有因此减轻。坐在座位上,我总是忍不住东张西望,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可能的“危险信号”。老师的目光扫过来时,我的心跳仿佛漏了一拍;同学们的窃窃私语在我耳中变成了对我能力的质疑。每一节课都像是一场马拉松,而我总是在担心自己会不会在最后一刻体力不支倒下。
午休时间的“心理缓冲区”
午休时间是我一天中唯一的“心理缓冲区”。虽然吃饭时还要担心会不会吃到不喜欢的菜,但至少可以暂时逃离课堂的压力。和朋友们聊聊天、打打闹闹,虽然短暂却足以让我重新振作起来面对下午的挑战。但每当午休结束的铃声响起时,那种熟悉的恐慌感又会重新袭来。
本站所有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 KF@Kangenda.com
上一篇:一束花的仪式感是什么意思
下一篇:大学里的投票就很无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