埃里克森主动感对内疚感
埃里克森是谁?
埃里克森,这哥们儿可不是什么摇滚明星,也不是什么科技大佬。他是个心理学家,专门研究人的成长和发展。他的理论里有个特别有意思的概念,叫做“主动感对内疚感”。简单来说,就是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,要学会主动去做事情,而不是总是依赖别人或者觉得自己做啥都不行。这个阶段大概发生在小朋友五六岁的时候,正是他们开始觉得自己是个“小大人”的时候。

主动感是什么鬼?
主动感,听起来有点像是在说“主动出击”的感觉。没错,就是这个意思!在这个阶段,小朋友开始尝试自己做决定,比如自己穿衣服、自己吃饭、甚至自己决定玩什么游戏。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可以影响周围的世界,这种感觉让他们觉得自己很厉害。家长和老师在这个时候的角色就特别重要了,得鼓励他们去尝试新东西,哪怕有时候会失败。因为失败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嘛!
内疚感又是啥?
内疚感听起来就不太妙了,对吧?这个感觉通常发生在小朋友觉得自己做了什么“坏”事的时候。比如不小心打翻了牛奶杯、或者抢了小伙伴的玩具。这时候他们会觉得自己是个“坏孩子”,可能会感到害怕或者难过。不过别担心,内疚感其实也有它的好处。它让小朋友学会分辨对错,知道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,什么是不能做的。关键是家长和老师要引导他们正确处理这种感觉,而不是一味地责备或者惩罚。
怎么平衡这两种感觉?
平衡主动感和内疚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。你得让小朋友觉得自己有力量去改变世界(主动感),但又不能让他们觉得做什么都可以(内疚感)。这就需要大人们有点儿智慧了!比如当小朋友成功完成一项任务时(比如自己系鞋带),给他们一个大大的赞;但当他们做错事时(比如乱扔玩具),也要让他们明白这样做是不对的。这样他们就能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展现自己的力量和责任感啦!
本站所有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 KF@Kangenda.com
上一篇:西布朗维奇足球俱乐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