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赋税重徭役 讽刺朝廷赋税过重的成语
韵虞 阅读:6286 2024-11-14 02:16:33
古代的“双重打击”
在古代,老百姓的日子可不好过。除了要面对天灾人祸,还得应付政府的两大“杀手锏”——重赋税和重徭役。这两样东西就像古代版的“双11”,只不过是政府版的,而且你没得选,必须“剁手”。重赋税就是政府从你口袋里掏钱,重徭役则是让你免费给政府打工。想象一下,你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地,结果一大半的收成都被政府拿走了,剩下的还不够一家人糊口。更惨的是,农忙时节你还得放下锄头,去给政府修路、挖河、建城墙。这不是“双重打击”是什么?

老百姓的“苦中作乐”
面对这种“双重打击”,老百姓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。他们发明了一种叫做“逃税”的技能。当然,这可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逃税,而是通过各种手段减少赋税负担。比如,有的农民会故意少报收成,或者把土地分成小块分给家人种,以此来降低纳税基数。至于徭役嘛,那就更简单了——装病、装傻、装死样样来。实在不行就干脆跑路,躲到深山老林里当个“隐士”。不过这种日子也不好过,毕竟谁不想过个安稳日子呢?
政府的“无奈之举”
政府也不是不知道重赋税和重徭役会让老百姓苦不堪言。但问题是,国家要运转、军队要养活、官员要发工资……这些都需要钱啊!而且古代的生产力水平低,税收来源有限,只能靠压榨老百姓来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。再加上战争频繁、灾害不断,政府的财政压力更大了。所以有时候政府也是“无奈之举”——不收税不征徭役吧?国家就垮了;收吧?老百姓又受不了。真是左右为难啊!
本站所有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 KF@Kangenda.com
上一篇:汉代徭役制度 汉代徭役
下一篇:孩子钢琴7级后不想学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