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战公约背景和评价 《非战公约》的意义
一战后的世界,大家都想喘口气
一战打完后,世界各国都累得不行,大家都想找个地方躺平。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经济损失让各国政府和民众都意识到,不能再这么打了,再打下去大家都得破产。于是,1928年,法国、德国、英国、意大利、日本和美国这几个大国坐在一起,商量着签个协议,叫《非战公约》。这公约的核心思想很简单:大家以后别再打仗了,有什么事坐下来好好谈。听起来挺美好的,对吧?

公约的签署,像一场大型和平派对
《非战公约》签署的时候,场面还挺热闹的。各国代表聚在一起,签个字、握个手,镜头前笑得跟开派对似的。大家都觉得这事儿靠谱,毕竟谁也不想再经历一次世界大战的痛苦。公约规定了“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”的原则,听起来挺高大上的。但实际上呢?大家心里都清楚,这公约更像是个心理安慰剂——签了字不代表大家就真的不打仗了。毕竟历史上那些签了和平协议的国家后来翻脸的例子也不少。
公约的实际效果?呃……不太理想
虽然《非战公约》听起来很美好,但实际效果嘛……只能说有点尴尬。没过多久,二战就爆发了。德国、意大利和日本这几个国家根本没把公约当回事儿,该打还是打。尤其是德国的希特勒上台后,直接撕毁了《凡尔赛条约》(就是一战后的那个和平协议)和《非战公约》两份文件。这下好了,大家才发现这公约其实没啥约束力。说白了就是:签了字不代表你真的会遵守承诺。就像你和朋友约定再也不熬夜打游戏了,结果第二天晚上还是忍不住开黑一样——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
公约的意义?至少是个心理安慰
虽然《非战公约》的实际效果不咋地,但它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。至少在签署的那段时间里,各国政府和民众都觉得“哇!我们终于可以过上和平日子了!”这种心理安慰还是挺重要的——毕竟人类总是需要一些希望和梦想来支撑自己继续生活下去嘛!再说了,二战后联合国成立的时候也参考了《非战公约》的精神(虽然联合国的实际效果也不咋地)。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,《非战公约》也算是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那么一点点痕迹吧!
本站所有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 KF@Kangenda.com
上一篇:1928年非战公约 非战公约背景
下一篇:非战公约的背景和主要内容